学校新闻

七年级: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之三——清明节介绍

2021年04月14日

4月9日上午,七年级非母语中文班的学生们在甄陶楼B1报告厅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场讲座《清明节介绍》。

讲座伊始,刘老师以”在清明假期过了来介绍清明节是不是过时”这一问题引出了清明节既是节日又是节气这一特别之处。“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吃什么”,“清明节真的雨纷纷吗”……一组关于清明节的问题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刘老师抛出的问题。最先吸引同学们注意的是“清明节吃什么”,原来清明节的节令食品——青团不仅有很多别名,形状和馅料也是多种多样。而说到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除了为同学们熟知扫墓之外,还有郊外踏青让人们享受大自然明媚的春光,以及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这么多好玩的风俗习惯。

在问答环节的最后,刘老师用了两则谜语引出了今天讲座的另一个重要主角——风筝。从风筝的历史,风筝的形状和图案,到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和国际风筝节,同学们对风筝这一历史悠久、深受孩童喜欢的玩具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段国际风筝节的视频让同学们分外感兴趣,视频中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传统式样的风筝,看着满天飘飞的“海洋动物”风筝,不禁让人惊叹风筝制造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天空和海洋通过风筝这一媒介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刘老师提醒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今年的国际风筝节,不知又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讲座的第三板块是关于放风筝的注意事项。一则清明节假期发生的,由风筝引发地沪宁高铁延误的新闻向同学们认识到,放风筝一定要选择空旷、人少的地方进行,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风筝线割伤人。最后,这次传统文化讲座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同学们在空白的风筝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拍摄一段自己放风筝的视频上传到LinkedClassroom平台。

古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今天7年级非母语的同学们也趁着大好春光,放飞自己绘制图案的风筝,心也随着飞向高远的蓝天,自由、快乐的感觉也与古时的孩童一样吧!清明节,不忘古人,不负春光!

(文:七年级非母语汉语组 图:七年级非母语汉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