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六年级中文组:非母语系列活动——“知年俗·寻年味”

2022年12月14日

  灵动跳跃的剪纸艺术,象征如意的鲜美饺子,红红火火的福字书法,这些充满中国年味的传统文化点燃了上中国际部六年级非母语组师生的无限热情,让我们跟随本次活动,一同“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魅力,感受这浓浓的年味与温情吧。


C011


剪纸——指间灵动,非遗之美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源远流长,自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至今,已传承了千余年,并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在民间常用于岁时节俗,制作者通过折叠、刺孔、镌刻、镂刻等手法在纸张上剪出圆点、月牙、锯齿等纹路,通过双手配合,最终可使图案跃然纸上。”随着仇心恬老师的娓娓道来,这方寸之间的奇妙艺术一时间吸引了在场所有同学的目光。

  认真聆听讲解和观摩示范之后,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拿起剪刀,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学着剪春节的“春”字。他们首先把一张四四方方的红纸反复折叠,随后在上面写出汉字,随着剪刀“咔嚓”声,不一会儿,一个“春”字便诞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继续进行“创作”,精致的团花,有趣的动物图案,小小一张纸被同学们剪出了新意,很多同学将自己的“剪纸成果”小心翼翼地进行装裱,留作纪念收藏。

包饺子——白饺香醋,热汤暖心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逢年过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周三,六年级非母语师生齐聚一堂,在索迪斯食堂进行了包饺子活动。

  食堂的工作人员事先准备好了调好味的白菜猪肉馅和饺子皮,以及筷子、托盘、纯净水等必备工具。大家都对包饺子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一进食堂就先洗手,迫不及待地开始忙碌。学生们不仅成功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包出了胖嘟嘟的饺子,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海星饺子、小馄饨、抄手、太阳花饺子等,一时间餐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包好的饺子很快就下锅煮了起来,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以后,大家排好队,一个个认领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配上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甚至喝完了饺子汤,有的同学更是吃了近二十个饺子!


书写“福”字—— 翰墨飘香,迎春纳福

  中国书法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六年级中文组的徐琛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了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以“福”字为例,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奇妙的书法世界。

  “福”字和酒有关,以前的劳动人民家有了富余的米,才能酿酒,装酒的器皿是“福”字的右半边。祭祀给了神灵,劳动人民便得到了祝福……徐老师不仅讲解了福字的字型结构,还对“福”字的张贴形式进行了讲解,门上的“福”字要正贴,保障门面大气;而像水缸、米缸一类要“倒”东西的地方,“福”字要倒贴,防止把福气“倒出去”。

  精通书法的初小教师中心主任倪敏学老师,更是亲自示范,他耐心讲解了毛笔的使用方式和拿笔姿势,并现场展示了多种字体的“福”字写法,泼墨挥毫之间,同学们不断发出阵阵惊叹。

  写毛笔字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每位同学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写作之中,随着老师的指导渐入佳境。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逐渐流畅,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笔一划无不展现出他们对生活与未来的美好向往。终于,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书法的同学,也深深感受到了汉字之美。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用心写出的作品,更是一笔笔充满年味的暖暖祝福。活动现场的气氛欢乐而融洽,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就在这样的互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播撒到学生们心中。


D231


  年味不仅仅指习俗与美食,更是人们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祝愿。它跃然在喜气洋洋的剪纸上,包含于热气腾腾的饺子里,也隐藏在墨香阵阵的字里行间。本次六年级中文非母语组活动以“探寻年味”为主题,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中式新年的仪式感,感受到身边的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无限热爱。


文:左田雨,施雯雯

图:六年级老师们,徐菁

审稿:杨溪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