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初中数学组 | 数理之韵,斐波之美——探寻数学与艺术的交响
数学的世界,如同一场未曾终止的美学探险,在自然的律动和逻辑的韵律中,奏响不朽的交响。本次七年级数学课题,以斐波那契数列为核心,从兔子的繁衍问题起步,引领学生踏入数学与艺术交汇的迷人领域。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推算,发现这些数字不仅仅存在于纸上的计算,更隐藏于自然的美妙秩序中:三瓣的百合、五瓣的野玫瑰、八瓣的菊花,皆如同大自然谱写的数学乐章。而这些数字与黄金比例 (ϕ≈1.618) 密不可分,展示了数学与自然的深层关联。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课堂通过探究式、参与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抽象公式转向现实问题的解决。通过趣味性的实验与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皇后的列兵问题和黄金螺旋的构建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数学现象。学生们不仅在解谜过程中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还体验了数形结合的直观美感,激发了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
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们被引导到黄金比例的美学价值中。从名人肖像到艺术品杰作,他们发现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帕特农神庙等著名作品中,黄金比例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和谐美感来源。学生们自己动手测量、绘制,试图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这一神秘的数学之美。
最终,学生们以团队形式合作,设计和创作符合斐波那契数列规律的实际模型和艺术作品,展开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他们制作了三维螺旋模型、动态数字图像和自然艺术的融合作品。通过不断调整设计和验证假设,学生们提升了数学知识在多维空间中的迁移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了质疑与修正的批判性思维。
在数字的旋律中,我们聆听到自然的回响;在比例的优雅里,我们感受到艺术的呼吸。这场数学旅程,超越了数字与公式的界限,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探索热情。通过课堂的引导,他们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理性科学,更是艺术与自然背后不可或缺的美学力量。
文:徐玮
图:7年级数学老师
编辑:罗聪
审核:罗聪,Emma Hack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