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初小史地组 | 周游列国,品读经典

2023年05月25日

游学春秋战国 博采先贤智慧

品读中国典籍 走向世界共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至圣先贤们用他们的智慧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由此诞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流派,这些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月23日和24日,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陈璐老师的带领下,于历史课上化身为春秋战国的学子,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游学之旅。

  此次游学之旅共设七站,每一站,同学们将通过短剧表演了解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六年级20余名同学历时一个多月的排练,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演出,拉近了同学们和中国经典古籍之间的距离。

  游学第一站是函谷关。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劝说他写下了道家经典《道德经》。书中老子谈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抵达目标,重点不在于距离远近,而在于迈出第一步以及不断地坚持。



  第二站是孔子的儒学课堂,穿越而来的上中国际学子闯入其中,和孔子展开一场友谊赛。孔子虽精于六艺,但在烘焙比拼中不如这位现代学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也应“不耻下问”。

  随后登场的是向孟子求问治国之道的齐宣王。孟子通过祭祀小牛和照拂老人的故事让齐宣王认识到国君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爱宽厚,方能国泰民安。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如何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昔日同窗的孙膑、庞涓,在战场上相遇,孙膑以“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运用“围魏救赵”的计谋击败庞涓,并使魏国元气大伤。

  能言善辩的稷下学宫的学者淳于髡,以隐语劝谏齐威王“国中有鸟为何三年不鸣”,使之“一鸣惊人”,并以“酒极则乱,乐极则悲”警醒齐王罢除了夜饮和奢靡之风。



  庄子和惠子关于“有用、无用”的讨论,“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叹,引发同学思考何为“有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无涯的知识。

  游学最后一站来到楚国兰陵,韩非、李斯在荀子门下求学数年即将离去。临行前两位学生向老师说出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和抱负。荀子一边教导学生“兼容并蓄”各家思想,一边感慨他们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学生。



  周游列国的学习之旅结束了,陈老师继续引导同学讨论、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做“终身学习者”。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6(8)的Leo谈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学习者应该有热情,不错过任何向身边的人学习的机会。Elaine对荀子的“兼容并包”印象深刻,她觉得学习者应该具有博大的胸襟,不设限的学习才能开拓更广阔的认知领域,实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9)的Sophie认为学习者应该像庄子所说,不被旧有的认识界定,敢于突破,不断创新。最终,同学们讨论总结出“学习者”应该是兼容并包的、热情的、有梦想和目标的、值得信赖与合作的、有良好品德的、有说服力的、有创新精神的。





  中国的经典古籍中蕴含了东方的哲学和智慧,六年级的历史老师们一起上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中文经典语句,如老子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孙膑的“百折不挠,运筹帷幄”;孟子的“尊老爱幼,德行天下”;韩非子的“赏罚分明,以法为教”等,希望同学们成长为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独立学习者,通过品读中国文化典籍,广泛撷取先贤智慧,认识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文:刘琛    

图:徐菁,六年级老师们    

审稿:杨溪玥,谢禹然(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