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多元文化体验日—高中汉语组系列活动

六月 5,2023

“激活文化灵感、传承多元发展”,新一届的多元文化体验日MIX Day活动在6月2日顺利进行。本次活动跨汉语、英语、世界语言以及综合社科等各融合文科领域,针对9到11年级学生,并邀请中外教一同参与。本次活动以舞台展演、嘉年华、专业讲座以及文化互动等形式多样呈现,汉语组也为大家带来一场多元文化体验盛宴。

聊故事中国,闻京剧趣事

9点45分,先棉堂辅楼礼堂济济一堂,“故事中国”演讲会正式拉开帷幕,在班级PK中脱颖而出的十三位选手集中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风采。演讲由“梦想”启航,有对诗人的品评,有对历史的哲思,更有对名著的探索,在名家名作中畅游,也在趣闻轶事中表达充满个性的生活见解,最后在对“生存法则”的探讨中演讲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此去不经年,后会终有期!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老师,瑜老板给大家介绍了京剧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表演特点,并且为同学们现场表演了京剧中的唱、念、做、打的技艺。在讲座中,瑜老板还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京剧中的情绪表达和身法的表现,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京剧的美感和乐趣。

沪剧舞台初感悟,一朝看尽历史中国

“2、12、222”用上海话怎么说?“人家”和“人民广场”的“人”用上海话怎么念?你会用上海话朗读唐诗《春晓》吗?……上午,戏剧教室的“沪剧文化讲座”中,来自上海沪剧院的国家二级演员、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袁派”继承人丁叶波老师给现场的同学和老师们一一展示了这些有趣的沪语发音。丁老师还介绍了沪剧的源起和发展过程,让大家借助沪语和沪剧对身在其中的时尚“魔都”的另外一面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同学们互动积极,不但尝试开口说“吴侬软语”,还到台上学习问候的戏剧动作,体会到了旧时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趣味。

这边沪剧文化讲座刚落幕,那边一个个中国历史上经典人物悉数登场。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刺秦,有“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的”穿着长衫的孔乙己,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楚霸王……他们欢笑、怒吼、狂歌、叹息……那些刻在文学史或历史上的名字,在学生们的演绎下,立马生动立体起来。用故事说中国,在故事里读出更丰富的中国。

画罗织扇总如云,吟诗作画赏风景

一场跟甲骨文和青铜文化有关的讲座在录播教室缓缓拉开序幕。老师首先讲述了鼎的起源和意义,其次介绍了鼎上不同文理的。而之后的亲手制作青铜器环节,用分发到的材料拼搭一个大鼎并为其涂上古朴的黄铜或青绿色则着实体验了一把“制作文物”的快感。

报告厅内,龙吟社年度大戏隆重上演。两位红衣女子踩着轻快的旋律踏歌而舞,随着一声奇响,一位红衣女子被带入卷轴,穿越回到那时慢的中国。她带着观众一一体验汉朝才女卓文君的浪漫凄美故事,《兰亭序》的流水曲觞、群贤毕至盛景,《侠客行》豪迈与潇洒之气。值得一提的是,龙吟社本次表演都是以故事形式串联,节目之间用一段段音乐、诗词、灯光串联,让观众随着红衣女子一起沉浸式地进入各个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时代。

华语辩论社的保留曲目:师生辩论赛一直是MIX Day活动当天的重头戏,试想有机会能在公开场合和众多老师就热门话题展开唇枪舌剑的辩论,怎会不激动人心?本次,辩论赛话题“高中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贴近学生生活又极富话题性,因此不少学生早早来到演讲厅抢占位置。“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年龄能决定一个人的成熟度和对爱情的态度吗?”学生代表方抛出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文句,而教师方也都能游刃有余地跳过一个个“坑”来有理有据地回应。现场观众也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时而欢呼雀跃时而沉默深思。“真理愈辩愈明”,期待国际部的师生在这样包容开放的氛围下,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

甄陶楼门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诗歌传统也融入了本次活动设计,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独特的诗歌美学。在“吟诗作画”活动中,学生们根据给出的诗歌片段,从“绘画美”的角度展开想象,即兴完成绘画作品,与诗歌的意境相得益彰。在“粉墨登场”摊位上,学生们可以体验古人的各种妆容,“桃花妆”、“飞霞妆”、“姣梨妆”,一个个只在电视剧里出现的妆面形象,在学生“化妆师”的精妙手法下一一再现了,配上飘飘的长裙和儒雅的长衫,我们仿佛梦回历史长河。“泼墨挥毫”,大家可以在擅长书画的同学指导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幅字画,留下自己对象形文字或工笔山水画的记忆。这些古老又典雅的艺术形式,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笔下焕发出别样的活力。

(文:高中汉语组 图:高中各教研组教师与学生 审稿: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