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高中物理组:全员参与的冬日“过电”
十二月 20,2022
12月16日下午,国际部高中物理组王嫣老师带领10年级教学班在逸夫楼213教室开设了主题为“起电方式”的公开课,吸引了多位组内老师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前来听课。
(听课老师在隔壁教室观看实时直播,并交流讨论)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们时常会碰到这种现象:穿脱衣服时,听到噼啪声响,并伴有蓝光;握手时感受到指尖刺痛;早起梳头,越梳头发越“飘”起来。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摩擦产生了“静电”。本节公开课,王嫣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索,除摩擦起电外的其它起电方式。
在探究接触起电时,王嫣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范德哥拉夫起电机,以此作为静电源,并用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气球检验了小球两端的正负性。接着,王老师邀请了几位勇敢的志愿者,体验了人体过电这一看似惊险刺激,实则十分安全的接触起电方式。随后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全班同学上前手拉手,屏住了呼吸,伴随着“啊”的一声,大家同时松开了牵着的手。这一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兴奋不已,意犹未尽。在感应起电的探究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巧妙地应用验电器,以及易拉罐等生活常见品,成功地将感应起电可视化。最后,学生们对静电对人类的利弊进行了激烈的交流和探讨。
本堂课丰富的探究实验,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学习体验。
本节公开课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全体物理组的共同努力。在每节公开课前,物理组都会召开备课组会,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打磨,让思维的火花碰撞出物理学科的魅力和精彩,这也是每位老师学习成长的宝贵机会。
(文/图:高中物理组 审稿: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