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学以致用,通力合作 — 高中数学组近期大事记
高中数学组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课内课外通力合作。优质社团助力学生的竞赛挑战;优秀校友传授经验分享心得;开课与磨课促进师生教学动态优化…… 这样的精神激励着师生们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并探索出新的高度。
今年国际部高中段数学建模社迎来了第十载。十年磨砺,再续辉煌,高中段学生再度挺进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全球终评。在指导教师团队的组织下,基于日常扎实的训练,在大中华区中华赛和国际赛的比赛中,我校高中段各有一支队伍入选了中华赛与国际赛最高奖项的角逐。两支队伍在答辩中凭借流利的语言、简明的思路、精美的演示文稿,向评委们清晰地阐述自己的建模逻辑,并从容地解答评委们的疑问。最终,这两支队伍从近80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大中华区中华赛和国际赛的至高殊荣——特等奖。更值得庆贺的是,我校队伍IMMC22468942因在国际赛中表现优异,将代表大陆地区的学校,参加全球终评,接受国际评委的评价。这是继去年第一次闯进全球终评后,我校再度蝉联大陆地区前两名,获得全球终评的机会。
除了比赛佳绩,校友分享的好消息也振奋人心!上海中学国际部校友李凌志获得运筹学学科的博士学位,成为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助理教授。5月24日中午,建模社团荣幸地邀请到李凌志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从建模到行动》的讲座。十年前,李博士作为国际部高中生创建了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数学建模社。在过去十年里,李博士坚持向终生建模者的路线发展。讲座中,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参与建立的DELPHI疾病模型,展示了数学建模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多个方面。数学建模者不仅要将数学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也需要作为沟通者收集资讯,了解社会的需求并产出有价值的成果。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将数学模型解释给不具备专业背景的人亦很重要。李博士也教给同学们一些实用的数学建模思维方式与技巧,建议同学们要从问题及目标出发,而不是从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出发。李博士的讲座和答疑让有志于从事数学应用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数学组也非常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5月17日,两位老师呈现了两堂精彩的9年级线上公开课。由于线上的教学形式不同于线下常规课堂,老师们基于对学情的把握,在课前就设计、调整或整合教学内容,并灵活利用在线工具实现融洽的师生氛围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朱老师的公开课主题是圆心的确定。朱老师以如何确定圆心位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数学软件与现实工具的基础上,实现多维度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课堂设计充分考虑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共联,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洪老师的公开课主题是探究阿波罗尼斯圆及其性质。他设置了阶梯式的引导性问题,并巧妙结合了在线软件的使用,引导学生利用Geogebra来探索几何性质提出猜想最后完成证明。洪老师充分考虑了混合式教学班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探索为主导,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培养。
数学的广泛应用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学以致用”,高中数学组的师生们将通力合作,继续探索,砥砺奋进。
(文:袁姝怡,陈然,袁子奕 图:张明欣,李凌志,朱雅婷,洪洋 指导教师:袁姝怡 审稿: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