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少年自有少年强,心似暖阳显能量 — 隔离不隔爱,上中国际学子在行动
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的课堂从熟悉的校园教室转为线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上中国际的学生们迅速调整了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保证了居家隔离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一批上中国际学子不仅积极适应着变化,更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发挥自己所长,灵活利用各类线上工具平台,为疫情防控和社会公益增添了别样而年轻的音符,也在奉献的过程中感悟体会,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了生动的注脚。
在“今日闵行”官方公众号的推送中,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同学们发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原来是来自10年级的Matthew在本轮疫情中主动担起了社区公众号翻译员的工作,极大地为小区的外籍居民带来了便利,收获了许多感谢。
疫情期间,Matthew一直想为小区防疫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但受年龄限制,很多工作无法承担。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在小区的公众号上发现了招募英文翻译的文章(因为所居住的小区有不少外籍人士居住,所以公众号发的文章也需要有英文部分)。于是,通过这篇文章,他主动联系到了负责人,开始了公众号推送的翻译工作。从一开始对机翻初稿进行修改,到后来的实时新闻政策说明翻译,Matthew的翻译出品越来越多,也对“志愿者”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Matthew Wang:
“虽然说翻译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花的时间和精力也远远不如大白们投入的多,但是却也是一份必不可少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被上海疫情影响,但又不擅长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有一个平台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实时情况非常有必要。我们小区的这个英文平台也被今日闵行的官方公众号报道。在这之后我也想着也许可以更多帮助一些语言不通的群体,做一些小事,像帮他们组织团购,或帮助他们将诉求传达到社区。成为志愿者,为上海防疫出一份力不一定要成为一名“大白”,现实中还有很多的其他的渠道和方法去帮助我们的社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一些小事开始,去改变那些疫情中常常被忽略的细节。”
10年级Don、Joey和9年级Tess、Frank在居家学习的课余时间也承担了部分抗原、核酸检测现场辅助和小区高龄老人关爱工作,身体力行体会到“志愿者”三个字后面沉甸甸的汗水。
Don Zhao:
“这段时间,上海市民都在共同对抗艰难险阻。我作为一名SHSID的学生,也想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穿上全套防护服,只有我的眼睛能够露出来,这让整个工作过程变得更加困难。由于不透气,我流了很多汗。我的职责是帮助老人们做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责任感,我让自己感到更成熟了,不再是个小孩子了。在近三年中,我听到很多关于医生、护士、志愿者和所有其他奋战在前线的防疫英雄的工作的故事,但我从未经历过。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意识到并理解了这些工作的艰辛。”
12年级的Nancy和Sofia更是承担了小区团长的重任,积极寻找、匹配供需资源,玩转各项接龙登记工具,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邻居们的信任和称赞,也让自己的组织能力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
Nancy Zhang:
“参与居委部门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从excel表格的快捷操作到分发物流的安排、志愿者的调控、人际关系的处理,逐渐我开始熟悉小区团购的一系列流程,对团长的工作愈发得心应手。这一过程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小区的浓浓人情,邻里亲密的友好关系。'硬币有两面','万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诸如此类的道理想必大家都烂熟于心。这一次疫情封控下对自由的渴望或多或少让人心生不快,但我想尽管抱怨无错,与其沉溺于负面情绪,不如趁其机会探索身边的美,细嗅上海四月的春,认识小区的美邻,沉下心体会一所'静默'的城市的呼吸。如此,在不同以往的生活中,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除了防疫一线工作外,学生会和各学生社团也积极组织了一系列线上活动,或以生动的形式向公众提供科学防疫和心理疗愈方面的支持、或开设讲座讨论向同学们传播科学知识开拓视野启发思维,或以艺术的力量帮助舒缓同学们因疫情导致的负面情绪。
2020疫情期间,学校的学生志愿者就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向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的全球志愿者提供数据统计、海报宣传、纪要整理等一系列支持来配合一线抗疫。而在本次疫情中,上中国际的学生志愿者们再次及时响应,志愿行动,为科学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回看了近三十场志愿服务培训课程视频,从中精选核心内容,并根据每场培训课程提炼、制作了内容鲜明的知识宣传海报。同学们还参与了志愿者访谈视频的编辑和制作,专业的画面、音效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公众通过观看视频,听到志愿者的心声,了解志愿服务精神、更深入体会到志愿服务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同学们的工作也再次得到了iWill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的高度赞扬。
SciAcademy是一个致力于向公众科普知识、传播科学意义与探索精神、用科学帮助他人的社团。疫情原因,本学期无法进入学校的教室开展社团活动。为了让大家在线上课堂也能了解有趣的科学知识,SciAcademy与小学初中段的科技周活动合作,通过腾讯会议为同学们带来了线上讲座,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社团的讲座主题各异,包括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占星术与冷读术?加热会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等……在多场主题讲座举办经验的启发下,SciAcademy更是举办了一场科学座谈会,供同学们自由讨论、探索、倾诉,并邀请学校老师提供了专业的咨询建议,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反响。
特殊时期,学生们对艺术的热情不减,MCG爱乐乐团、心之音(Sound Of the Souls)社团、韩国传统乐器社团(Korean Janggu Club, KJC)、Live2Drama社团等定期举办线上社团活动,并精心录制准备了艺术作品向公众发布。社员们克服线上合练的有限条件,用自己的演奏与歌声,用悦耳舒缓的音乐旋律,帮助听众缓解压力,以艺术的力量,驱散心中的阴霾。
一束光的力量或者有限,但千万丝光汇聚一起终可形成照亮每一寸角落的暖阳。好Young的少年们,你们真的好样的!
(文:9(6) Tess Wang, 10(2) Sophie Yu, 10(11) Matthew Wang, 10(10) Don Zhao, 10(9) Amy Cheng, 10(10) Emily Kim, 10(8) Edouard Ji, 11(1) Victoria Zhang, 12(8) Nancy Zhang, 12(9) Sofia Li, 12(4) Grace Lo 视频:ASB 2022, Live2Drama Club 指导教师:Shi Meijun, Gu Yuewen, Liu Jialong, He Sijia 审稿:Zuo 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