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浦西校区四五年级:升级家庭教育观念,助力孩子赢得未来——2021家长课堂

十一月 30,2021

为了促进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11月25日晚,国际部浦西校区四、五年级学段邀请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临床心理治疗师张露佳老师及两位家长代表围绕“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这一话题同家长们展开沟通交流。

4-1班Liam同学的妈妈认为,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孩子需要在心态、思想、能力这三个方面做好准备。首先,孩子在心态上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家长在日常沟通中多聆听,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想。通过分享放手让孩子自己办杂志的经历,Liam妈妈鼓励家长们在家中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做决定的后果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家长们还需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养成一个不断成长的心态。

5-2班Norman同学的爸爸从“教练”的手段着手,与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在分享之初,Norman爸爸分析了独立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孩子个人的信念驱动。当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好,并在过程中得到外界的不断鼓励强化,让孩子愿意求知,即是建立信念的过程。即使碰到了问题,也能在反思的过程中通过回顾事实、表达感受、最终塑造积极的信念。Norman爸爸同时强调,在“教练”模式下的父母,是孩子可信赖的向导、支持者、思想伙伴和打气鼓励的人,家庭一切的沟通和影响的基础是家长和孩子间的信任。

随后,浦西校区四五年级学段主任朱丹老师和家长们分享了学校“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这一目标的具体内涵。在学校,老师们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会知识,更多的是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朱丹老师也给家长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多请教,提升孩子认知能力;多问为什么,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提升孩子自我导向能力。

张露佳老师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谈论父母的养育。就像每个个体一样,家庭的发展也有周期,张老师着重探讨了“孩子成长期”的特点和家庭任务。在这个阶段,家长不再有绝对的权威,亲子关系需要调整,增加家庭界限的灵活性,便于孩子独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成长任务,也可能出现一些被贴上“叛逆”标签的行为,对家庭系统产生冲击。张老师建议家长多保持好奇,多问问孩子的想法,注意对孩子身体外貌的评价,给予孩子自主权。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张老师提出“听、回、清、说、商”的沟通方式,即认真听,有回应,再澄清,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和孩子商量解决办法。

最后,国际部初小段副校长刘芳老师从老师的角度为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如放下攀比的执念,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期待此次家长讲堂能够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携手营造学习型社区,助力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吴垠 图:康倪娜 审稿:黄诗媛,Brie Pol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