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小学段一至三年级:家长课堂——看见孩子,看见自己,做智慧家长
如何成为智慧家长、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近年来备受家长们关注的话题。上海中学国际部小学段一至三年级在本周四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硕士、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专职心理治疗师王珊珊医生,开展了主题为“看见孩子,看见自己,做智慧家长”的讲座,除现场受邀家长外,浦东、浦西、临港三个校区的其他家长均同步在线观看。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你准备做一位怎样的父/母?王医生用两个问题敲开了这场心灵交流的大门。王医生通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和哈佛大学的“面无表情实验”,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了孩子喜欢能够共情并且与自己互动的父母;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分析了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能力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控制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问题的提出则呼吁家长们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鼓励家长学会接受自己的孩子。她还给家长们提供了情绪调控、制怒和表达情绪的实操方法,干货满满。
初小段副校长刘芳老师分享的亲身经历让家长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提到,人的成长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需要给孩子时间慢慢认识发现自己。不但要做智慧型家长,也要做教育型家长,将“我执”变成“执我”,以身作则,静待花开!
最后,浦西校区1-3年级段主任张怡老师对整场讲座进行了总结:父母和老师都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从而反思、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活动结束后,家长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唤醒,受益良多。他们希望多多参与相关的心理学主题活动,了解更多的方法,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正如张怡主任在讲座结尾所说,“世上没有完美的家长、没有完美的老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成为智慧家长和智慧老师。让我们携手前行,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文:陈曦,陈茜,吴曦煜 图:李思颖 审稿:黄诗媛,Brie Pol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