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初中部:网课中的“ABCD”
网课,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学生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者的绝佳窗口,老师和学生都在不断的反思与合作下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教师:引领时代新浪潮
网课前期,老师们就定位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并将不断优化学习体验作为目标。过程中老师们秉承敏捷开发(Agile),追求卓越(Better),合作互助(Collaborative),分布聚合(Decentralized)的理念,紧锣密鼓地参与课程铺展形式的论证与试验。经过试验阶段的调整和酝酿,最终决定使用LinkedClassroom(LC)平台进行教学。录播课,直播答疑和平台互动教学的尝试开启了教学模式。
“A”——Agile。从0到1,每位老师在一个月中如同一块大量吸收水分的海绵,灵活敏捷地主动计划和更新着工作流程。他们充分实践与应用LC平台的功能,及时汇集和处理多方反馈,制作精美的网课并配以丰富题型、图文并茂的网上互动测试,辅以Zoom直播形式以提升师生互动。这些努力收获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B”——Better。更好的课程质量是老师们的永恒追求。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并非课程内容的粘贴和复制。教师们各出奇招,设计出了各种新奇有趣的课程环节和形式,重构课程,强调闭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C”——Collaborative。每日平台汇报,视频会议教研,每位老师各司其责保证了线上课程的顺利运行。教师例会评比和展示的优秀课程,同一教研组和备课组间的信息共享,为教师备课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推动着线上课程的迭代更新。
“D”——Decentralized。线上学习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课程选择的自由空间。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不断地思考和尝试,试图打造一个线上学习共同体,比如设立学习小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为长期的线上教育做准备。
学生:争做主动学习者
在线课程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学生们经受住了此次考验,快速地成长为了学习的小主人。经数据显示,学生都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科目的学习内容。在老师和家长的合作下,学生尝试了各种任务管理方法,比如每天列任务清单,规定时间检查日历和即将到来事项等。正因如此,家长们也都笑称“可以放手”了。
除了课程内容,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各年级精心设计的课外活动,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美食分享,笔记评比,线上服务学习项目,视频制作大赛,这些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旨在促进师生间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线上展示平台。
(文:马欣宇 图:家长、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