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10年级: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获奖
10年级: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获奖
4月26至28日,我校国际部四名10年级学生组成的高中建模队前往香港城市大学参加2018年第四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中华区域赛暨国际赛答辩。本次决赛队伍由张明欣老师带队,由10(7)王宇轩、(4)刘杰铭、10(8)周小墅、和10(6)李砺之同学组成。经过8分钟的建模方法阐述及8分钟的专家提问,我校队伍最终斩获特等入围奖,位列众多队伍的前8%。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 (IMMC) 是一项面向中学生的国际性新型数学建模竞赛。比赛中,在4~5天内,一支由2到4位选手组成的队伍须合作使用数学模型解决一个真实世界的重要问题,并完成一篇介绍其思考过程,数学计算,以及一个简单易懂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这项比赛可以考验参赛队伍的创造力,在数学领域内的分析与写作能力,并且最后通过一篇包括内容概述、模型说明、敏感度分析、以及模型试验组成的数学文章来表现队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2018年 IMMC由多轮比赛组成。第一轮是长达96个小时的中华地区赛,从两个题目中,我们的队伍选择的主题是:为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一座城市的充电站进行选址与规划。参赛的450余支队伍中,约有三分之一能够荣幸晋级至国际赛。国际赛的题目则是围绕生还率、医生经验以及医院距离等变量,设计一个医院评分系统。我们的队伍找到了每项变量与其他独立因素的关系,最后设计出一个实用的医院评分程序。在第二轮长达120个小时的比赛当中,上海中学代表队仍旧凭着他们新颖的算法与为用户研发的可视化程序脱颖而出,进入上述的中华赛区国际答辩赛 。经过数月的努力,小队总算能够在诸位专家面前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宝贵的建议。
“我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两轮白赛,” 王宇轩以及他的队友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他的团队在数学建模的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我们在中学时便是很好的同学,而将我们连接在一起的是我们对理科的共同热爱。 在高中第一年,我们听说了有数模这一团队比赛,并踊跃参加。比赛初期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我们虽然使用了许多高难度的算式,也对问题找到了圆满的解法,但由于我们表述方面的欠缺,使得我们的逻辑不是那么的简单易懂。在多次的尝试后,我们的表达有了改善。 有了对数学的不懈热情与良好的团队合作,这才使得我们能够登上今天的讲台。” 队员们的感想远不止这些,刘杰铭赛后会议道:“虽然评委们问了我们很多棘手的问题,使我们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我依旧很高兴能够通过在台上演讲使评委们更多了解我们。当然,这次异地他乡之旅也少不了独特的回忆,李砺之回想道:“来到香港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既从其他队伍学到了面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又体验到了香港的文化与生活 。”
因为国际赛赛制要求,我校队伍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两支大陆地区队伍,代表中国大陆地区参加最终的国际评审,略感遗憾。但能够入围此次的国际答辩赛,参赛的同学不仅和评委们及其他参赛队伍有了学术上的交流,在这次经历中,他们更加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义。
(文:10(4) 刘杰铭,10(6) 李砺之 编辑:张明欣,陈琳 图:张明欣,IMMC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