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高中生物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

五月 6,2025

  国际部高中生物教研组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不断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课。

  4月27日,袁亚敏老师在西楼E413开设了主题为“食用菌显微镜观察”的公开课。真菌作为一种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讲解过程中,袁老师巧妙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白蘑菇的高清图片、播放生长过程的动态视频等数字化手段,让同学们对白蘑菇的形态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随后,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蘑菇切片样本的制作和观察方法,并指导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进行切片制作。在袁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互相帮助,积极讨论,并利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所制作的切片。通过显微镜上的屏幕,同学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白蘑菇的菌丝、孢子等结构。同时,在袁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充分利用数字屏幕共享的功能,互相对比镜头下的物像,寻找样本之间的差异,探讨切片方法对于观察效果的影响。课程最后,袁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酵母和蘑菇两种真菌的区别,并总结两种真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







  4月30日,张非凡老师在中兴楼B106教室开设了主题为“二分法检索式分类”的公开课。二分法检索表(dichotomous key)是一种用于生物分类的方法,通过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将生物分配到不同分支,最终逐级排列成生物物种的分类表。课前,张非凡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搜寻落叶。课堂上,张老师先让几位同学依据自己对树叶的观察,描述搜集到的树叶的特征。随后,张老师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依据树叶颜色、叶柄、叶缘、叶片分布等特征,将搜集到的树叶制成二分法检索表,使每一种树叶都能有对应的检索特征。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不断观察和比较各个树叶特征的异同,并利用老师提供的卡纸、画笔等工具,将叶片放置在合适的检索条目中。最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将收集到的植物叶片整理成了一份造型美观、逻辑清晰、分类明确的检索表。









  生物学科作为实验学科,需要大量实验操作练习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两节公开课,学生们充分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教学与动手实践中增强能力,为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文:邓骁  图:李泳池,邓骁  审稿: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