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Art-to-zine
- Bananaheads
- Electronics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MCG Philharmonics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初中数学组 | 打破界限,丈量世界——七年级课题
“数学不止于纸上的方程,更关乎观察世界的角度。”
在数学的世界里,当直尺与卷尺无法触及目标时,古人智慧的结晶——间接测量法便成为探索的钥匙。从埃及人用绳结丈量尼罗河两岸的土地,到希腊学者埃拉托斯特尼以一根木棍的影子推算出地球的周长,人类始终在用创意突破测量的边界。如今,七年级的同学们接过这把钥匙,在校园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几何解密”行动。
项目伊始,学生们化身历史侦探,回溯间接测量的千年演变:中世纪建筑师如何用比例尺描绘高耸的哥特式尖顶?天文学家怎样通过星光偏移测算银河的距离?这些案例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原来,数学不仅是公式与数字,更是解决现实难题的魔法。
走出教室,同学们两三人一组,手持自制测角仪、镜子甚至自己的影子,向校园的“高度”与“宽度”发起挑战。一棵梧桐树有多高?教学楼顶的旗杆如何丈量?小池塘的宽度能否用三角函数破解?他们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如镜子反射法、影子法、角度测量法等不同方式,并灵活实践运用。
“如果测量时太阳突然被云遮住,数据还准确吗?”“用眼睛高度代替身高计算会怎样?”——这些追问让实践充满思辨。有小组甚至设计出“双角度测距法”,通过两次仰角观测推算出河流宽度,展现了超纲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们的创意与严谨得到了完美呈现。精确到小数点的手绘示意图跃然于海报之上,每一道线条、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他们细致的观察与计算;短视频以动态的方式生动还原了测量过程,让抽象的数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PPT中详实的数据对比与误差分析,则展现了他们对科学方法的深入理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有团队别出心裁地用乐高积木搭建出比例模型,将原本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立体艺术,让观众在惊叹之余,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多元化的展示形式,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更是学生们将知识内化后的一次精彩外化。
这次“间接测量”课题,是一次将数学知识落地的深度探索。它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也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样的学习旅程中,学生们正在成长为善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新时代学者。
文:徐玮
图:7年级数学老师
编辑:罗聪
审核:郑雯寅,沈晨荔,罗聪,Judah Ku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