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 All Booked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家校同心,成长共育:高中家长学校心理专场举办
2025年6月26日上午,一场以“如何巧妙释解孩子的情绪?——数字时代的科学沟通路径”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中兴楼礼堂举行。本次活动是上海中学国际部高中家长学校系列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讲人是心理组的沈玉婷老师。讲座面向全体高中年级家长,旨在帮助家长更科学、更有温度地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与沟通需求,构建积极有效的亲子沟通桥梁。

沈老师以风趣而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开启了本次讲座。她首先邀请家长们分享在日常沟通中常遇到的难题:房间凌乱无人整理、手机使用不受控制、时间管理缺乏规划……一桩桩小事勾勒出青春期亲子沟通的“共鸣场”。借此契机,沈老师指出,许多家庭中出现沟通困难,往往源于青春期孩子情绪变得更强烈、变化更快、表达更困难,而家长在应对过程中也常陷入情绪对抗,导致问题升级。
随后,沈老师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青春期大脑发展及激素变化带来的情绪特征,指出“情绪激烈”“难以控制”“表达不善”并非孩子“叛逆”的表现,而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阶段。正是因为青少年的大脑尚未完全具备调节复杂情绪和外界压力的能力,才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共情与策略性支持。在具体方法的讲解中,沈老师提出了“亲子沟通的三层架构”:底层是稳定信任的亲子关系,中间层是理解与共情,上层则是合作与正向反馈。她强调,家长只有先“看见孩子的情绪”,才能真正“听见孩子的心声”。

讲座过程中还穿插了多个互动环节,为现场家长带来沉浸式体验:
• 在“握拳游戏”中,家长分组模拟“如何让对方松开紧握的拳头”,形象感受到强制沟通的低效与反作用;
• 在“亲子对话情景演练”中,沈玉婷老师与苏婕老师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合作出演了几个典型的家庭沟通情境,将“唠叨式沟通”“情绪化回应”等误区呈现在家长眼前,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与反思。许多家长在会后表示“感觉像在看我们家的日常”“果然换一种方式说话,孩子的反应会完全不同”
• 在“沟通技巧实操练习”中,家长在学习完理论后,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主动用正向、开放、以感受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沟通策略的显著转变。

整场讲座内容深入浅出,节奏生动流畅,不仅增强了家长们对青春期心理的科学理解,也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沟通方法。讲座结束后,许多家长纷纷表示“非常受用”“感受到很多细节上的提醒”“以后回家也想试试看今天学到的这个思路”,在轻松与启发中收获良多。
本次家长学校讲座,是学校积极落实“家校协同共育”理念的具体实践。青春期是一段既迷茫又充满可能的旅程,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未来,上海中学国际部也将持续开展更多围绕亲子关系、心理健康与成长支持的家校活动,与家长携手,共同陪伴孩子迈向更成熟、自主与自信的明天。
(文:苏婕 图:王童言 审稿: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