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 All Booked
- Cyano
- 观鸟社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虹口校区G3 | 家校同心,赋能成长:助力三年级学生迈向高年级
10月30日,虹口校区三年级家长会如期举行。本次家长会聚焦“家校共育:赋能未来竞争力”,旨在帮助家长深入了解三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教育重点,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构建家校协同的支持体系。
家长们有序签到并领取会议手册,陆续进入会场。现场大屏幕循环播放着学生课堂互动、社团活动片段以及音体美课程介绍视频,生动展现了孩子们在校学习的精彩瞬间与多元成长轨迹,为当晚的交流营造了温馨而投入的氛围。

家长会正式开始,三年级年级组长莫老师围绕“课程拓展、学术深化与品格升华”三大核心展开分享。她指出,三年级是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向“会用知识”的关键阶段,学校通过丰富选修课与社团活动、加强学术能力培养,并依托“HEROES+”价值观体系系统塑造学生的领导力、责任感与社会情感能力。莫老师强调,家校需协同努力,从“扶”到“放”,通过创造独立空间、转变家长角色、提供适度引导等方式,共同培养孩子成为自主、坚韧的终身学习者。


随后,各科教师依次上台,结合三年级学科特点深入解读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及课程亮点。针对学生从“学会”到“会用”的转型关键期,老师们聚焦“如何引导孩子应对多步骤复杂任务”与“怎样培养独立思考与精准表达的习惯”等核心议题,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家庭支持策略。学科团队一致强调,家校协同在帮助孩子构建扎实的学识、自主的学习能力及坚韧的学习品格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虹口校区主任朱丹老师围绕“家校共育:赋能未来竞争力”进行了分享。她指出,在人工智能深刻变革世界的今天,教育应聚焦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协作等AI难以替代的核心能力。朱丹主任详细介绍了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AI工具体验和系统化品格课程所采取的举措,并呼吁家长通过鼓励提问、创造探索空间和赋予孩子自主权等方式协同努力。她特别强调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需要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培养他们成为自信而坚韧的终身学习者。


在后续的班级交流环节中,班主任与家长们共同回顾了本学期班级整体表现,通过“闪光点与成长点”的双重视角,既肯定了孩子们在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和同伴协作中展现的积极态势,也坦诚梳理了在时间管理、责任内化等方面有待持续引导的成长空间。本次家长会特设家校共育多元工作坊,从品格塑造到学习力提升,共探成长支持路径。


在3-1班的家长工作坊中,家长们分为六个小组,围绕学生成长的关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各组分别聚焦“培养尊重与正向行为”、“情绪管理与冲突解决”、“建立独立与条理习惯”、“支持良好学习习惯”、“鼓励使用英语”及“负责任地使用AI与技术”等主题,通过海报共创、经验共享,共同探索家校协同的有效路径。现场交流深入,氛围温馨而富有启发性。



3-2班的家长工作坊创新采用“拼图”(Jigsaw)模式展开。家长们首先进入四个阅读小组,分别深入研读“情绪调节策略”、“时间管理技能”、“家庭教育与教养方式”及“积极行为策略”四大主题。随后小组拆解重组,形成新的讨论组。每位家长作为原主题的“专家”,将核心观点与策略带给新组员,实现了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共享多元育儿智慧,现场互动热烈,思维碰撞火花不断。


此次家长会通过系统分享、学科解读、班级对话与工作坊实践,全面展现了学校在课程建设、品格塑造与未来素养培育方面的深入思考。家校双方在坦诚交流中凝聚了共识,在经验共享中激发了教育灵感。这场活动为构建协同共育的成长支持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持续助力孩子们成长为自信、自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文:康倪娜 图:朱懿琳 审稿:朱丹,吴世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