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 All Booked
- Cyano
- 观鸟社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初中汉语组:金秋传古韵,童心映重阳 ——非母语活动
秋光潋滟,适逢重阳佳节,上海中学国际部初中汉语组于近期面向六、七年级非母语学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了解重阳、尊老敬老、传承文化为主题的重阳节系列活动。六年级与七年级分别围绕不同主线展开,既有文化内涵的拓展,也有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传统,在行动中传递敬意。
六年级:温情体验中传递敬老心意
围绕“爱在重阳,心意传递”的主题,六年级非母语学生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逐步加深对重阳文化的理解与情感认同。
一.文化启智:了解重阳
活动伊始,教师系统讲解了重阳节的起源、习俗与文化内涵。学生不仅掌握了“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还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经典诗作。随后开展的分组知识竞答中,16道涵盖传说、诗词、习俗的题目引发热烈角逐,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夯实了文化根基。

二.情感共鸣:共读与分享
在绘本共读环节,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感受亲情的温暖与传承的力量。随后的“祖孙温情故事会”中,学生们轮流分享自己与祖辈的温馨往事,并登台讲述感人片段。活动评选出“分享小达人”与“倾听小达人”,并鼓励学生回家为长辈捶背、奉茶,将感恩之心化为实际行动。

三.创意实践:心意多元表达
作为活动收官环节,学生通过“拼贴诗创作”“感恩卡片书写”与“制作茶包送长辈”三项任务传递敬老之情。他们将亲手制作的茶包与充满创意的拼贴诗、感恩卡一同装入牛皮纸袋,送给家中的长辈,在金秋时节献上了一份稚拙而真诚的礼物。

七年级:文化探索中践行传承使命
在六年级温情体验的基础上,七年级活动进一步延伸拓展,围绕“传承与敬意”这一主线,设计了四大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与校史探索中理解“尊老敬老”的时代意义,从情感认知走向文化认同与实践传承。
一.方寸敬语,承续文脉
书写敬老祝福语与感谢语的活动率先启动,学生书写着传递“尊敬”与“祝福”的话,并配以拼音与英文释义。学生们在语言学习中表达着对师者与长者的敬意。

二.时光长廊,追寻先贤足迹
翌日,学生走进校史陈列馆,完成“寻找长者故事”与“绘制时间地图”两项任务。他们在泛黄影像中追溯老校友、老教师的感人故事,在时间线上标注学校自1865年创校至今的重要节点,深刻感受教育事业的延续与“尊师重道”的价值。

三.代际对话,聆听岁月故事
10月31日,学生携带采访提纲回家聆听祖辈的校园记忆,并于班级分享会上用中文配以图画、照片进行讲述。一段段跨越年代的校园故事,在童声复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代际情感的文化纽带。

四.时光胶囊,寄愿美好未来
同日,学生书写致“未来的自己”或“未来学子”的寄语,用中文表达对个人与学校的祝福。信件被封存于“校园时间胶囊”,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希望的播种。
本次六、七年级重阳节系列非母语学习与实践活动,以“尊老敬老”为核心,形成了一条从情感体验到文化认同、从家庭关怀到校史传承的完整教育链。六年级学生在温情与创意中初识敬老传统,七年级学子在探索与思考中深化文化认同。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为这个金秋注入了深厚而温暖的文化力量。
(文:张心怡 图:汉语组老师们 审稿:陈凡,周胜元,马欣宇,吴世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