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学业信息
-
艺术
-
运动
-
校园生活
校刊展示
家校联合
社团风采
- 龙吟社
- Live 2 Drama
- 合唱团
- 小学部舞蹈团
- 小学部男子街舞团
- 阿卡贝拉社团
- 管乐团
- 流行舞社团
- 生物研究小组
- 有山社
- 女子古典舞社团
- 弦乐团
- VEX机器人俱乐部
- 小学京剧社团
- 棒球俱乐部
- 模拟联合国社团
- 未来问题解决社团
- 美国学术五项俱乐部
- OM社团
- AMC美国数学竞赛社团
- 世界学者杯社团
- 乐然和睦
- SHSID Gazette
- 微笑社
- Cultural Moments
- SciAcademy
- 理工狗联盟
- 华语辩论社
- IAA
- 模拟法庭
- 争鸣社
- Furry Friends
- GT-Racing
- Village Radio
- 手语社团
- IMMC国际数学建模社团
- 创意设计与智造
- 未来城市研究项目
- ECOCAP
- 医耀社
- 软式曲棍球社
- 漫音社
- Wings Up
- 暖星舍
- All Booked
- Cyano
- 观鸟社
健康服务
校园安全
餐饮服务
-
学段管理
-
招生
-
校友
-
文档
2025 计算机比特日活动:探索“智能”之境
2025年11月5日,上海中学国际部一年一度的计算机学科盛会——比特日(Bit Day)如期举行。今年活动以“智能”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如何理解、模仿并创造人类的感知与表达。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与深度思考,学生们在科学与艺术的交汇处,重新审视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边界。

AI真假辨识挑战——“谁是人类?”
在本次比特日的热身环节,“理工狗联盟”推出了全新形式的问答竞赛:每道题提供四个选项,其中三个由AI生成,仅有一项出自真人之手。参与者需凭借对语言风格、逻辑连贯性甚至“人性痕迹”的敏锐判断,找出那个真正的人类答案。这一挑战不仅考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引发对“AI是否具备创造力”的深层讨论。


二进制艺术工坊——用0与1绘出色彩
每位参与者获得一组由0和1组成的数字序列,不同数值对应特定颜色。通过亲手填涂,学生将冰冷的二进制代码转化为生动的像素艺术作品。这不仅展示了计算机底层逻辑的美学潜力,也让抽象的编码变得可视、可感、可玩。

AI音乐实验室——聆听算法谱写旋律
学生只需输入情绪关键词(如“喜悦”“忧郁”或“神秘”),系统便能在数秒内生成一段风格匹配的原创旋律。不少同学惊讶地发现:AI不仅理解情感,还能用音符“表达”情感。音乐与算法的融合,为未来创作打开全新可能。

AI绘像魔镜——一键转换艺术风格
最吸睛的互动项目莫过于“AI绘像魔镜”。学生站在摄像头前,系统实时将他们的面部影像转换为梵高、浮世绘、赛博朋克等不同艺术风格。技术背后是深度学习中的“风格迁移”算法,而体验者收获的不仅是趣味自拍,更是对生成式AI强大能力的直观感受。

2025比特日不仅延续了往届跨学科、重实践的传统,更进一步将人工智能从“工具”升维至“共创者”的角色。在探索智能边界的同时,SHSID学子也在思考:当机器能写作、作曲、绘画,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又将落脚于何处?或许答案,正藏在每一次人机对话与协作之中。
(文:何天舟 图:计算机组 编辑:何天舟 指导老师:李达 审稿: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