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事件 / 正文

上中国际部五六年级青海慈善行

十二月 4,2014

上中国际部五六年级青海慈善行

2014年11月20日下午1点,上海依旧秋意盎然,2000多公里外的兰州却已入隆冬。我们上海中学国际部五六年级一行六人(初小部刘炼校长,六年级周胜元老师,五年级吴文恺同学和他父亲,司徒成亦同学和他父亲)不顾严寒,一下飞机,便踏上了此次青海慈善之旅。此行的目的一是为了实地考察五六年级近期资助的公益组织--福田环保的运作模式,二是为了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

第一天我们赶赴聋儿胡伟的家进行家访。修路的原因,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足足开了三小时。在甘肃青海交界的高速上车辆更是遭遇了爆胎。

可是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和决心,随遇而安,合影留念。

赶到小胡伟的家里已是傍晚。他患有先天性耳聋,父亲早逝,母亲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先寄住在他阿姨的家里。在福田环保慈善组织的帮助下,他已成功地接受了手术,戴上了助听器,能够听到外面的世界。吴文恺和司徒成亦热情地为他朗读课文。

第二天我们一路赶往西宁,途经三个小学,进行了物资发放并开展活动。

光明小学:

虎狼城小学:

舍仁完小:

当地简朴的校舍:

教室里烧炭取暖:

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为他们准备了帽子,手套,围巾,和书包等生活学习必需品。

孩子们拿到礼物,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可以温暖整个世界。

上中的老师和同学也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厚的感情。

吴文恺和司徒成亦还带领当地的孩子一起做起了游戏。

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正在写作文,许多同学写得是今天发生的事情。

临走前,孩子们和我们依依惜别,让人热泪盈眶。

在和舍人完小校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的辍学率还是很高。70多人的学前班到了六年级只剩了20人。而这20人中只有3人会读初中,这让我们唏嘘不已。

当晚我们乘坐火车前赴格尔木,晚上列车的颠簸让人无眠,但这阻挡不了我们的决心。

第三天到达格尔木。当地气温零下十五度,我们穿上了所有的装备赶赴当地的一个社区进行300多双鞋子的发放。

在发放过程中,当地的同学为我们献上了圣洁的哈达,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吴文恺和司徒成亦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美术创作。

300多双鞋子分发完毕后,下午我们又去了几户当地的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当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孩子们对学习的认真态度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晚我们乘坐火车返回西宁,又是一夜无眠。这次不仅是因为旅途颠簸,三天来的一幕幕萦绕在脑海,令人思绪万千。

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深有感触。

吴文恺的爸爸说:“孩子的改变,真的看得见!下定决心,带领着孩子远离上海到青海,扮演着志愿者的角色,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到了青海走过土族、回族、藏族小学,看到偏僻、落后的乡镇,了解孤苦小孩经济的困境,为了生活大部份的小女生,读到小学就不再升学,刹时间体会到人世间的不平等。看到青海小朋友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再看到学校上课的场景,同样是小孩为何落差那么大。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小孩从原始的乡镇回到文明的城市,体会落后到进步的感触。真的回到上海改变了想法,他觉得幸福,更觉得知足一下子长大了不少。感谢上海中学的感恩之旅,让我的小孩变得更知福、更惜福!”

司徒成亦的爸爸说:“这是一次特殊的旅程,原本想着带儿子去亲身经历一下他不曾想象的"世界",去亲眼看一看那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一路下来,我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程。作为父母的我们总希望给孩子们最好的,总担心给的不够;但那里的孩子们有的没有父母,更多的父母是什么都给不了。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把所有的孩子都当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爱,超乎常情!此行大家用行动去实践了这份“大爱”,多年来一如既往得将爱传递。看着医疗援助后健康学习的孩子们,看着明亮的校舍,看着孩子戴上帽子手套后灿烂的笑容,那份比糖果还甜的滋味涌入每个人的心头。公益不是口号,援助不在乎一时,坚持做好一件事,学会关爱身边所有人,是我们能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财富!”

刘炼校长总结道:“对初中阶段的孩子而言,慈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也能不断的完善自己。当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责任教育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成为身边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具体对象时,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强烈,他们在性格方面的成长也更加迅速。同时,在参与活动中,孩子们也体会到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为孩子们又打开了新的学习窗口。正因为如此,上海中学国际部将继续把“看得见慈善”的教育方式坚持下去,并加大和外部资源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